|
|
挫折教育:一个千万富翁的教子创意 |
[ 2007-1-21 15:38:00 | By: 草根 ] |
两年前,《重庆晚报》报道了一则教子成才的消息,堪称中国现代版的“孟母三迁”,我把它几乎推荐给了我所有的有孩子的朋友。这个故事的出发点和设计者的动机我并不苟同,可它的创意方法和家庭教育学意义却是对我们很有启迪的。
重庆主城区某人之父母,家有独生子,男。上高二了还不求上进,由于家庭条件较好,在当时已经有200万资产,孩子就背上了优越家庭的包袱,整天沉迷于网巴,小小年纪,追求的是名牌和高消费。由于是独生子,从小娇惯,一时间,夫妻俩还真拿他没办法。是夜,夫妻二人商量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我把它叫做挫折教育法。
星期六,儿子回来了。爸爸把他叫到一边,不无悲哀地说:“孩子,我们的公司由于经营不善,已经破产了,还欠下了几十万的债务。从今往后,你只有奋发图强,靠自己努力学习奔前程了。而且,明天我们就要搬出去住,离开这座洋房,你妈在旧城租了一套房子,现在的房子抵债了。”儿子听了爸爸的话,低着头,一言不发。以后,儿子突然间董事了许多,不光学习努力,而且改掉了许多以前不好的习惯,也有了孝心,每星期必回来看望双亲。看着孩子一天比一天懂事,夫妻俩暗自高兴,生意也越做越有起色。等到2005年高考结束,儿子拿到某重点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的时候,他们的公司资产已愈过千万。这时候,父亲告诉儿子,就在你发奋学习的两年,我们也没闲着,公司资产翻了几番。于是一家人又高高兴兴地搬回了原来的花园洋房。
这个故事不仅是讲给有钱的老板们听的,故事里蕴涵的教育哲理对我们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有参考和启发作用,至少有一下一些原则性的家教思想可供大家引用。
1、不可让孩子有富裕家庭的优越感,那实际是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世俗的虚荣心在主导孩子的心灵。
2、严格控制孩子的消费,更不能有求必应。告诉他,“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,因为你还没有从事创造价值的劳动。”
3、任何人的未来,都必须靠自己的劳动创造。父母的财富是不安全的,只有自己的本事最安全,才是最大的资本。
4、不要让孩子有品牌意识,最好不要给他买名牌。名牌是培养孩子虚荣心的催化剂。
5、不要在家里或当着孩子的面谈公司和生意上的事,也不要让孩子与你一起陪生意上的客人吃饭或旅游。
6、不要孩子知道家里的财政状况。
现在的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,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一天比一天难。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注重教育的民族之一,而我们却往往因为太注重才使今天的教育走进了死胡同。
不要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,要从小就让他们接受一些心理挫折的磨练,对他们的未来会有受之不尽的好处。我并不主张你搬出洋房住草棚,可是我支持让孩子受挫折受锻炼。真正的成熟,必须从磨难中来。
|
|
| |
|
|